绥阳:巧手做出空心面(远方的家)
绥阳县位于遵义市中部,来到这里后我们发现,地势平坦、开阔的坝子比较多。这在“地无三尺平”的贵州并不多见。
听当地人介绍,在县城附近有个做空心面的专业村。我们决定到那里探访一下。
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雅泉村。听说在这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做面条,而且这个面条还是空心面。在我们一般的印象当中,南方人都是以米食为主。那为什么在这个村子里,他们会这么爱吃面条,而且还把面条做得这么有创意呢?去看看就知道了。
这边就有一家正在做面条的,去看看。
“大姐你好!忙着呢?”
“你好!”
“这个是在干嘛?晾面了是吗?”
“唉。”
那么在以米为主的南方,绥阳县为何却产面条呢?袁大姐介绍,这跟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。绥阳坝子多,除了产米,当地人还种小麦。
“你们这个面条叫做空心面,能看出来是空心的吗?”
“它干了,这个面条干了它是空心的。因为它现在是湿的,它看不出,干了自然就出来。”
“现在湿的看不出来,要晾干了才能看出来。”
“对!”
绥阳空心面,因为面条晾干后每一根里面都有细如绣花针针尖的小孔而得名。当地人制作空心面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。
“您家今天做了多少啊?这是,挂的全部都是面条。”
“今天做了100多斤。”
“那位是您的?”
“那就是我的老公。”
“你们夫妻俩一起做面条啊。大哥,你好!”
“你好!”
“我得穿过这个面条才能找到您。”
夫妻俩介绍,关于这种面,当地有不少传说。
“它是空心的(象征)两夫妻心里面合,它就是空心的,空心的就更多;心里面不合,空心的就很少。”
“明白了!就是说夫妻之间要和睦。看来这个还可以叫做‘夫妻面’是吧?”
“唉!”
“以为如果夫妻两个人感情不好的话,就做不出来空心面。所以看来您跟大哥感情很好,是不是?然后能做出空心面。”
“还可以。反正十多年没吵过架。”
“是吗?”
“没吵过。”
“所以,可以说你们做空心面一定很成功。”
“还是可以的。”
关于空心面,当地还有另外一个传说。相传是一位贤惠的妇女无意间发明的。当时,她的婆婆生病,不思饮食,她就想尽各种办法,最后,用发酵过的面团做成面条给婆婆吃,让婆婆身体康复。所以,空心面还叫“爱心面”。
“我看还真是家家户户都会做。是吗?这旁边邻居,这是您邻居家?”
“那是我二哥。”
“这是您哥哥家呀。那我上您哥哥家看看。”
“好,好。”
“大叔,您好!”
“您好!”
“您这也是在做面条呢。您是那一家的刚才那个大哥的父亲吗?”
“是。”
“以为他告诉我说,这是三兄弟在一起,是吗?”
“对,三兄弟在一起。”
“您这手艺跟谁学的呀?”
“这是我们家传的。”
左大叔介绍,他所在的洋川镇雅泉村共有1803户7969人。除了种植水稻、小麦等农作物,做空心面是当地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。为了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空心面,左大叔还带记者进屋,试一试这里的面条到底空心不空心。
“现在我们已经准备了一杯水,一会儿大叔拿面条出来,我们试一下到底怎样来吹泡泡。”
“大叔。”
“唉”
“就拿这个晒干的面条。好。我这样肉眼看出来这个是空心的。”
“对”
“但是可能摄像机拍得不是很明显。”
“噢,真的是(开心的)!好神奇呀!”
“你看这看不出它是空的。”
“对呀,你看。看起来,看的时候不是很清楚。因为这个面条太细了。”
“只有头发丝粗细。”
“我觉得看起来这个里面,空的心比头发还要细。所以你看,而且我还挑了一个这么长的面条。”“大叔,我能看看这个面条是这么做的吗?”
“可以看。”
“好,我们走。”“刚晾完面条又做上了。”
“这是第三道工序。”
“那前面两道是什么呀?”
“前面两道是揉、和面,揉面是吧。”
“嗯。”
做空心面要用发酵的面。整个制作过程有和面、揉面、盘面、抻面、晾面等多道工序。时间要控制在12个小时之内。
“就算我现在这样看,我也很难想象这个面条它就是空心的。”
“你看,(湿面)它不是空心。它是经过一定的发酵,用盐、用鸡蛋,一定的发酵,要发10多个小时才是空的。它就自然地空了。”
“大姐一看就是个实在人。一定要让我看。你看我这个面条最初的时候是实心的,不是空心的。”
接下来就要把盘好的面放在架子上,让它继续发酵。这期间还要不断抻面。
“(抻面)两个人的力度要一样”
“嗯。太大也不行。”
“要用比较柔的劲儿,是吧?而且两个人的力气要一样。”
“对,对。”
“不能说你力气大,你力气小,这样就不行了。”
“嗯,嗯。”
“两个人这样抻完之后先放在这儿发酵。发酵多长时间呀?”
“一般半个小时。”
在屋里发酵好的面条,最后拿出去晾晒。空心面就做好了。
……
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