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休闲避暑好去处——绥阳红果树
享有“国家地质公园”盛名的绥阳县境内,有全国最长的双河溶洞,有地球上同纬度仅存的国家级风景区宽阔水原始森林,有“九道门”俊美的山,有芙蓉江秀丽的水系。然而,将洞、林、山、水佳景浓缩在数公里的地盘上,这就是红果树景区。
一到节假日,绥阳县的红果树景区内外停车场就会停满了游客车辆,不仅如此,通往景区的3公里公路上,游客车辆停成一字长龙。一位游客说,绥阳双河溶洞虽贵为亚洲第一长洞,但对普通游客来说,不可能走完全程,也走不完全程,而红果树景区的溶洞景观并不逊色于双河溶洞,且两三个小时可游遍整个溶洞群,因此更能让游客接受。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说,不仅如此,在红果树景区还可欣赏到瀑布和荡舟湖上,还可在洞内酒吧品红酒,非常惬意。
红果树景区原名龙桥景区,景区山中不仅有多种珍稀动、植物,更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,为突出这一特色,更名为“红果树生态旅游风景区”。景区气候宜人,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山清水秀。景区是喀斯特地貌发养最为全面的“地质博物馆”,具有“精(美)、集(中)、近(郊)”的自然风光和区位优势。已开发出天缘洞、天门洞、天星洞、滴水观音、象鼻山、天生桥、太平天国遗址、卧龙宫、水帘洞、瀑布等十余个景点。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的专家在考察该景区后高度评价,将其定位为:“兼具瀑布、河流、溶洞、森林、奇山怪石为一体,是贵州山水风光的荟萃之地,可谓贵州地质博物馆,适宜于生态旅游、休闲娱乐、野营度假和避暑疗养。”原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曾到景区游览,并为景区“龙桥”题词。2013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
景区内处处石奇峰秀、壁险峡幽、水碧山青,绝美的自然景观无处不有。
天缘洞一侧有一块斜长80余米,高约5米光滑的大石壁,似刀切般平整,洞内平地面积有千余平方米,可容上千人,上方还有一个天洞,洞口直径9尺9寸,通过天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、过往飞鸟,神奇的是不管天上下多大的雨,天洞却不会滴进雨水来。
天门洞进洞时看着是一个洞口,进洞后回望却是两扇大门,故得名天门。有诗叹曰:“神人同道行,天门独自开。进得此门来,常人变神仙。”表明了环境的宜人。
大山深处的河道上,有一座桥,宽40余米,长60余米,高50余米,整体巨石呈单孔弧形,横卧河道之上。人们称其为“天生桥”,因形态似龙,故又龙桥。桥下是50余米高的陡峭石壁。离水面30米处,有一个洞,据绥阳县志记载,这里是太平天国遗址。过去进洞,是靠攀绳索上去,现在石壁上开凿了栈道,顺栈道而上,可进洞内。洞内有石锅,石灶,是当年太平天国义军熬硝制火药的地方。
红果树水帘洞的瀑布就像一幅巨大的帘子,穿过瀑布,洞内冬夏恒温,奇石林立,流水潺潺,水中有天然圆形石水缸。有诗赞曰:“一山有两季,里外两分明;不经此洞过,难解此地奇。”
红果树景区还良好地保留了绥阳传统的乡土文化。据历史记载,绥阳人冉琎、冉璞兄弟曾隐居这里练武修文,40多岁才出山去巴蜀合川修筑了钓鱼城。在南宋王朝土崩瓦解的情况下,西南军民依靠钓鱼城独抗蒙军36年,且击毙蒙哥大汗,迫使已攻到西亚和欧洲的蒙军紧急撤回,因而挽救了欧亚危局,改写了世界历史。二冉的事迹《宋史》有载,今天的中学历史课本中也有相关内容。
这里特产丰富,土鸡,土鸡蛋,高粱酒,土猪肉,辣椒是这里最受欢迎的旅游食品和旅游商品。
此外,红果树景区距绥阳县12公里,距遵义市42公里距贵阳180公里距重庆270公里,40分钟就可到达遵义机场,独具空中走廊优势。景区处于贵阳、遵义、重庆三个消费城市的范围类,已经具备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基本条件。根据历史旅游数据2013年旅游游览人数8万左右。2014年旅游游览人数11万多人。预计2015年旅游游览人数达到15万人次。2016年旅游游览人数可达到17万人左右。平均每年增长率达到30%-40%左右。